Google 應該會在香港時間今晚,正式發佈 beta 版的自家製開源瀏覽器「Google Chrome」。先會推出 Windows 版,Mac 和 Linux 版會跟著推出。
這瀏覽器主要的特點在於 multi-thread multi-process,就是會一個 tab 都擁有自己的一個 thread process,而當其中一個 tab 因為各種原因當掉的時候,也只會影響到一個 tab,而不是整個瀏覽器。JavaScript 會採用自家製的「V8」引擎,據說是個非常高速的 JS 虛擬機器。而繪畫核心將會使用 WebKit 及 Firefox 的原件。嗯,這方面有點攪不懂…將兩者結合?
除此之外,Google 亦會將「Google Chrome」當成一個新的 Web application 平台,看來已經準備好向 Microsoft 的巨大平台 Windows 作出挑戰。
資料來源:
A fresh take on the browser
Googleが独自ブラウザ「Google Chrome」を9月2日にリリース
更新
下載來用了一陣子,我想應該用 multi-process 會比 multi-thread 更貼切。
大概是在 tab bar 按下開新分頁就會開新 process,在網頁內以新分頁開啟連結就會使用同一個 process。Flash 被獨立起來作一個 process,的確可以減少因 Flash 出問題而令整個瀏覽器掛掉,不過假如網站 A 的 Flash 出問題而掛掉,會不會連累同樣有 Flash 的網站 B 也掛掉呢?我還沒有試到出來…=.=
看這 inspector 就知到肯定是用了 WebKit…但不知道在哪裡用了 Mozilla Firefox…
還是等 Mac 版出來再試,VM 跑的很慢…= =||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