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od nano 4th Gen 及 iPod Touch 2nd Gen

iPod nano 4G and iPod Touch 2G

iPod nano 4G and iPod Touch 2G

就是這樣,新外觀的 iPod nano 和採用了金屬背殼並降了一點點價的 iPod Touch。除此之外,iTunes8 亦發佈了。

新 iPod nano 除了外觀上的改動,還加入了加速感應器,可以像 iPhone/iPod Touch 那樣打橫看電影。iPod Touch 就內置了 Nike+ 及喇叭,也加入了實體的量聲調節按鈕。

詳細資料:
http://www.apple.com/itunes/

重溫發佈會:
http://events.apple.com.edgesuite.net/0809dt4bs89/event/index.html

小小的 Google Chrome 暴力測試

拿 Google Chrome 去測網頁的相容性,老實說應該不會跟 Safari 差太遠。因為我認為情況跟拿 Maxthon 和 IE 比一樣…

那我就替 Google Chrome 做一個小小的暴力測試 — 一次打開十數個 Flash 動畫網頁並同時播放(紫色),外加兩個全用 Flash 做介面的網頁(黃色)。測試環境是 Windows XP SP2 (非 VM)。

Google Chrome 暴力測試1

Google Chrome 暴力測試1

可以看見資源吃得很兇的是 Flash plugin,而且CPU使用率也是它佔用得最高(比較好奇為什麼不是100%),在工作管理員中也看得見。在這情況下播的片是每一秒左右更新一次畫面的,聲音則沒有大問題(其實有問題也未必知道,十多個短片一起放耶…XDD)。假如這時在各 tab 之間轉換會樣呢?用以往使用 Firefox 的經驗來說,應該會 lag 上好最少幾秒,但 Google Chrome 是沒有這個問題,反應是有的,很爽快。這就是 Google Chrome 為現行瀏覽器帶來的一個新方向。

之後就模擬一下程式和 Flash plugin 有問題會怎樣。方法是在工作管理員中殺掉 Flash plugin 和其中一個開了幾個 tab 的 process。測試環境是 Windows XP SP2 (VM)。

把 Flash plugin 殺掉後,Flash 的地方會變成這樣,只能以重新整理來把 Flash 再次載入。

Google Chrome 暴力測試2

Google Chrome 暴力測試2

把其中一個 process 殺掉後…

Google Chrome 暴力測試3

Google Chrome 暴力測試3

唉唷,糟·糕·囉!!!!!重新整理吧…(這圖示我讓我想起 System7…XD)

嗯,Google 這瀏覽器革命性的地方應該就是這些了。當然還有些使用者經驗的也是,像開新 tab 時會顯示常用的網頁那樣子的,這些大家都在做的。在技術層面,我相信應該對 Mozilla 和 Microsoft 給了個很大的啟示,要快和穩定的瀏覽器就該這樣做啊!!(不過資源好像吃的很兇…)

Google 製瀏覽器 – Google Chrome

Google 應該會在香港時間今晚,正式發佈 beta 版的自家製開源瀏覽器「Google Chrome」。先會推出 Windows 版,Mac 和 Linux 版會跟著推出。

這瀏覽器主要的特點在於 multi-thread multi-process,就是會一個 tab 都擁有自己的一個 thread process,而當其中一個 tab 因為各種原因當掉的時候,也只會影響到一個 tab,而不是整個瀏覽器。JavaScript 會採用自家製的「V8」引擎,據說是個非常高速的 JS 虛擬機器。而繪畫核心將會使用 WebKit 及 Firefox 的原件。嗯,這方面有點攪不懂…將兩者結合?

除此之外,Google 亦會將「Google Chrome」當成一個新的 Web application 平台,看來已經準備好向 Microsoft 的巨大平台 Windows 作出挑戰。

資料來源:
A fresh take on the browser
Googleが独自ブラウザ「Google Chrome」を9月2日にリリース

更新
下載來用了一陣子,我想應該用 multi-process 會比 multi-thread 更貼切。

Google Chrome Task Manager

Google Chrome Task Manager

大概是在 tab bar 按下開新分頁就會開新 process,在網頁內以新分頁開啟連結就會使用同一個 process。Flash 被獨立起來作一個 process,的確可以減少因 Flash 出問題而令整個瀏覽器掛掉,不過假如網站 A 的 Flash 出問題而掛掉,會不會連累同樣有 Flash 的網站 B 也掛掉呢?我還沒有試到出來…=.=

看這 inspector 就知到肯定是用了 WebKit…但不知道在哪裡用了 Mozilla Firefox…

Inspector

Inspector

還是等 Mac 版出來再試,VM 跑的很慢…= =||

MPlayer OSX Extended

MPlayer OSX Extended

MPlayer OSX Extended

MPlayer OSX Extended 是非官方的 MPlayer OSX  黃金聖衣 GUI。作者說官方版的  青銅聖衣 GUI 把 MPlayer 應有的強大功能的給埋掉了,而且更新又慢,所以就發揮小宇宙在空閒時間學習 Cocoa,利用第七感把 MPlayer OSX 的功能一一發揮。

在新 GUI 的幫助下,開啟了以下的功能:

  • 更多影片過濾功能 (Postprocessing, Deinterlace 等)
  • 技援 ASS 字幕
  • 影、音 EQ (not yet interactive (未能互動?) )
  • 攝取螢幕 (@0@ RMVB 可以 cap 圖喇~~)
  • Stream selection (選擇串流?)
  • 多種介面增強

相關網頁:
MPlayer OSX Extended
MPlayer

XLD – 無損音樂檔的好拍檔(更新)

其實一直都有用它啦,只是一直都忘了作個介紹 OTL 見近日有更新,而且還是頗大的更新,就介紹一下吧!

XLD

XLD

XLD 是個無損音樂檔播放器和格式轉換程式。它能以 CD 或無損音樂檔作來源。以 CD 作來源的話,它可以連到 CDDB 尋找資料。常用的無損音樂格式如 TTA、APE、FLAC、WAV 等等都支援,唯獨是 TAK 未有支援。而通常跟無損音樂檔形影不離的 CUE 檔也技援。輸出格式方面也很齊全,從 MP3 至 AAC,甚至 Apple Lossless 及 FLAC 也技援。換檔後則會自動替可以加入 tag 的檔案加 tag,而且還可以加入 Cover art。Cover art 也能設置為自動調整大小,非常方便。

除了支援多種無損音樂格式之外,能同時轉換多個檔案也是它的特點之一,能夠更快完成轉檔工作。跟據小弟的非官方測試,轉換一張四首歌的碟所需時間大約是舊版的三分一。

XLD multi-thread

XLD multi-thread

XLD 官網:http://tmkk.hp.infoseek.co.jp/xld/index.html

更新:作者剛在 8 月 22 日(又)更新了,這次加入了Sparkle 來支援自動更新,是相當重要的功能。

將 Mac 的 DVD 機變全區碼吧!

2017 年追記:

最近看到很多人搜尋這篇,但請留意這是十年前的文,很多東西可能無效了。

而且最初是針對內置的光碟機,現在的 Mac 大概都沒有了吧?

而且要突破 DVD 區碼看片,用 VLC 看或先以 HandBrake rip 成 MP4 就可以了,不用再攪那麼複雜。

VLC: http://www.videolan.org/vlc/
HandBrake: https://handbrake.fr/

(追記完)

以下舊文:


都不知是哪個偉人要讓 DVD 分區碼的,讓我們這些港日影碟持有者感到非常的頭痛,看港版碟要轉2區,看日版碟要轉3區。轉區都算了,有限制次數才是最要命的地方。幸好「道膠一尺,魔高一仗」(這不是打錯字啊),最終還是有解決的方法。

以往在 Windows 上都可以靠軟件或者更改 DVD 機 firmware 的方式來破解,來到 Mac 平台上也有相同的方法可以破解。

(閱讀全文…)